12月6日,,中國造船工程學會公布了2023年中國造船工程學會科學技術獎評審結果,。我校信息科學技術學院王俊生教授團隊獲得中國造船工程學會創(chuàng)新團隊獎(視同科技進步獎一等獎),航海學院張國慶教授團隊獲得科技進步獎二等獎,。
序號 | 名稱 | 完成單位 | 完成人 |
1 | 大連海事大學海洋傳感與智能檢測技術創(chuàng)新團隊 | 大連海事大學 | 王俊生,、符 策,、劉劍橋、王月竹,、趙 凱,、宋明珠、林遠海,、陳彥彤,、彭 冉、趙萬明,、張一弛,、董建紅、馮巧宇,、丁格格 |
2 | 復雜任務場景下船舶多模式航行關鍵控制技術及應用 | 大連海事大學,、哈爾濱工程大學、大連海洋大學 | 張國慶,、張顯庫,、黃晨峰、徐 博,、尹 勇,、呂紅光、龐洪帥,、李紀強,、蘇作靖,、關 巍 |
大連海事大學海洋傳感與智能檢測研究團隊,依托于遼寧省海洋傳感與智能檢測技術重點實驗室和大連市船舶壓載水檢測技術工程研究中心,,主要開展船舶海洋污染傳感及檢測先進技術研究,,該團隊在國家重點研發(fā)計劃、國家自然科學基金等50余個項目的支持下,,率先突破了海洋微顆粒微流控芯片分析技術,、光流控顯微成像識別技術及高靈敏度阻抗脈沖傳感技術瓶頸,成功研發(fā)了國際先進的,、具有完全自主知識產權的船舶壓載水采樣,、富集和快速檢測成套技術裝備,在傳感與檢測領域國際知名期刊Advanced Functional Materials,、Biosensors & Bioelectronics,、Small、Sensors and Actuators B: Chemical等發(fā)表論文200余篇,,授權發(fā)明專利40余項,,先后獲得了中國專利獎、遼寧省技術發(fā)明獎一等獎,、中國航海學會技術發(fā)明獎一等獎,、中國海洋工程科學技術獎一等獎、中國儀器儀表學會科技進步獎二等獎等學術獎項30余項,。
“復雜任務場景下船舶多模式航行關鍵控制技術及應用”成果面向海洋強國,、交通強國等國家戰(zhàn)略需求,,在國家863計劃課題,、國家自然科學基金、博新計劃等項目資助下,,針對傳統控制方案中船舶自主航行僅考慮單一跟蹤控制功能,、未形成滿足COLERGS約束的船舶避障制導機制、缺乏系統能耗優(yōu)化設計三大科技局限,,提出了船舶多模式自主航行系統一體化架構設計方案,,構建了多目標約束下船舶自主避障制導機制,設計了考慮執(zhí)行器配置的船舶魯棒事件觸發(fā)控制方法,,研制出了具有船舶自主航行多模式切換功能的自動舵原型樣機,,實現了對混合目標的自主避障、綠色智能航行等功能,。項目相關成果得到領域內著名專家學者的高度評價,,對船舶工程行業(yè)具有開創(chuàng)性引領和推動作用。
中國造船工程學會科學技術獎是為獎勵在船舶與海洋工程科學技術活動中做出突出貢獻的單位和個人,,調動廣大科技工作者的積極性與創(chuàng)造性,,促進船舶與海洋工程科學技術事業(yè)的發(fā)展而設立的,。2023年中國造船工程學會科技獎共評審出授獎項目157項,其中,,創(chuàng)新團隊獎2項,;技術發(fā)明特等獎空缺,一等獎9項,,二等獎6項,;科技進步特等獎3項,一等獎22項,,二等獎53項,,三等獎62項。